浅谈城市防空袭次生核化危害防护的预先性防范措施
来源:沈阳人防办 时间:2019-02-26
近几场高技术局部战争证明:核化危害源是敌人打击的重要目标。战前采取预先性的防范措施,能够有效减少次生核化危害源遭打击和次生核化危害爆发的几率,降低次生核化危害的程度。为防患于未然,战前必须大力采取各种预先性防范措施,减小次生核化危害。根据目前核化危害源和空袭的特点,应采取以下几种措施。
一、对危害源进行技术处理
由于敌空袭强度大,空袭弹药破坏力很强,因此,在敌空袭之前,预先采取各种措施对次生核化危害源进行处理,使之抗打击能力增强,或是能将核化危害源隐藏,或是能将次生核化危害源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分散、消除,都能大大减小次生核化危害爆发的几率,降低次生核化危害的程度。一是对危害源进行加固。通过在核化工业设施周围修建防火防爆墙,对抗敌弹药直接打击具有一定的效果,对爆炸的破片和冲击波破坏具有较好的防护效果。而对核化工业设施本身的薄弱部位进行加固对防冲击波破坏能力也会得到提高。将两种手段结合使用,可大大提高危害源抵抗破坏的能力。二是对化学危害源分流。根据有些有毒液体,如化工厂生产的正丁醇等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具有一时不易挥发、爆炸的特点,预先设置多个小型贮存罐、地窖、地井等疏导设施,战前将大型贮毒(液)容器内的有毒有害物质分流到远距离外多个小型罐(地窖、地井)里,使其由多变少,从而可达到降低次生化学危害的目的。三是对化学危害源排空。当一旦察知敌有空袭的征候时,就应迅速组织人员将化工企业设备里的有毒、有害物质排出。有条件时,可提前对生产过程形成的剧毒化学物质进行无害化处理。这样即便敌对已排空的石油、化工设施空袭时,也不会造成大的次生化学危害,甚至基本不造成次生化学危害。四是组织对危害源掩埋。战前将剧毒化学物质放置在特制的容器里,进行封存、深埋,可从源头上减小次生化学危害发生的可能性。
二、对危害源进行伪装
“三军之事,莫重于密”,而“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自古以来,巧妙地实施伪装,迷惑欺骗敌人,是保护已方隐密,避免重要目标遭敌打击的有效措施。次生核化危害防护中,应当对核化企业的次生核化危害源进行伪装,避免危害源遭打击。应从核化企业的整体情况着眼,针对核化企业各危害源的各种物理特性、外形特点、使用状况和周围地形等各种情况,全面考虑,大胆设计,巧妙布局,综合运用遮蔽、迷彩、设置假目标等伪装方法,合理使用各种先进的、技术含量高的伪装器材和各种就便适用的伪装器材,将重要的设施隐蔽起来,融合在假目标中,而相反,突出假的、破坏的、不重要的设施,会使敌人难以寻找我方各重要核化工业设施。具体的可以把核化工业设施伪装为地形地物的一部分,如将管道伪装成水渠,将垂直裸露的管道和高塔伪装成树木,将各种置于地上的罐体伪装为土丘或房屋等。也可将各种核化工业设施伪装为已废弃或被破坏的设施,如伊拉克战争中,伊军在修复的飞机场上用油漆划上圆圈,美军的侦察卫星误认为是弹坑,误认为该机场是破坏的,从而使修复的飞机场得到保存。也可以通过改造企业或设施周围的地形地物和设置假目标欺骗敌人,如可将经过处理的大型气球伪装为圆形的大型储罐。城市可以提供大量繁多设置假目标的材料,如各种塑料、金属、木材等,经处理后可设置成完全可以蒙骗敌人的假目标,可以大大降低核化工业设施遭打击的概率。
在伪装的过程中,还必须注意细节,使核化工业设施的伪装不露破绽。一是伪装的假目标必须形象逼真。如将核化工业设施伪装为已破坏目标时,除要进行必须的迷彩伪装外,还可在设施旁通过燃烧产生大量的浓烟,形成遭破坏后着火熊熊燃烧的场景;在假的重要设施附近设置一些假的防空兵器,来袭方向设置一些假的拦障,可以更加突出该假目标的真实性和重要性。二是必须根据对手的侦察能力,综合进行反卫星、反雷达、反红外、反照相侦察测试,使真目标彻底“消失”,使假设施变为真设施。三是假目标的设置必须符合核化工业设施布局、安置的常规。
三、设置空中障碍
在敌可能来袭的航线上设置空中障碍是拦截敌空袭兵器,使次生核化危害源免遭打击的有效措施。如第三次中东战争中,以色列空军在进攻埃及时大获全胜,损失飞机数量很少,但其中有两架飞机就是因撞上了拦阻索而坠毁。设置空中障碍时,一是可利用城市的高大建筑或地形,使用绳索、钢索、铁丝网、电线杆等,设置成地面反掠地拦桩和拦网对敌空袭兵器进行拦阻,为增强毁伤程度,也可在拦桩上或拦网上悬挂爆炸物。二是可在空中设置悬障。可将数个气球拖带数串地雷升空,形成单个或数个雷群,还可在空飘气球组下面悬挂特制的炸药,形成空中多道、综合的防空拦障。三是空中障碍的设置要注意把握好时机,设障过早,不仅空障会因风雨雷电的影响产生移位或自毁,而且我方也难以对障碍实施有效控制,还容易被敌侦察机发现、摧毁或回避。而设置过迟,又会贻误战机。通常情况下,这些空中障碍应在防空袭作战开始前完成最好。
四、组织群众疏散
将群众从可能受到次生核化危害作用的地区疏散,是减少人员伤亡最为有效的措施。在组织危害源周围的人员疏散时,应当针对次生核化危害爆发的突然性、扩散的快速性和杀伤的严重性等特点,并着眼这些人员的疏散对城市防空袭作战的影响,适当确定疏散时机、疏散地域和疏散对象。由于次生核化危害具有扩散迅速、危害范围广、杀伤严重的特点,疏散时机应当以早期疏散为主,将危害源周围可能受危害的区域内大部分人员早期提前疏散,少数关键生产单位人员以及可能受危害的区域内的外围人员进行临战疏散,极少数岗位极其重要需留城市的人员进行应急疏散。从而可尽量避免人员受次生核化危害作用,并使疏散组织工作更有条理性,避免次生核化危害的突然爆发造成疏散慌乱。为使人员及早回城进行生产,恢复作战潜力,疏散地域应以距离适中、危险性较小的城市近郊为主。在组织人员疏散时,应当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完善疏散方案,明确疏散地域、疏散路线和时机。二是做好政治工作,组织小分队深入群众,做好宣传疏导工作,争取群众的配合和支持。三是快速调用征集车辆,为人员疏散提供运输保障。四是加强警戒巡逻,保证撤离和搬迁的安全顺利。
(摘自国家人防办网站)
电话:024-23862411 传真:024-23220870
网站标识码 2101000025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85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