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廉政工作几点思考
来源:沈阳人防办 时间:2015-07-17
为政之要,在于廉洁。“廉者,政之本也。”透视近年来落马贪腐官员的典型案例,分析他们违纪违法的轨迹,剖析他们腐化堕落的原因,深深感到,要想永葆共产党人的清廉本色,必须牢牢做到“四不”。
一是思想上不背弃信仰。翻阅落马官员的人生,都曾经有过一段足以自豪的工作履历,有过一段激情燃烧、忘我工作的岁月。“一晃22年过去,当年那夜以继日、通宵达旦的工作场景还历历在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改委原党组成员、副主任廖小波在《我的思想认识》里这样回忆;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从一个钢铁工人一步步走上领导岗位;广东省财政厅原副厅长危金峰,农家子弟出身,从民办教师起步,直至副厅级领导干部。他们的奋斗历程,原本该是励志的榜样,然而,当他们走上一定的位置,手握一定的权力之后,或为名利所羁,或为美色所迷,或为金钱所动,理想不坚定了,信念动摇了,内心失衡了,人生观价值观扭曲了,最终在灯红酒绿面前打了败仗。“不忘初心,方能致远。”每个共产党员,无论官职高低,权力大小,都必须时刻牢记“为人民服务”,这是最初的信念,也是最根本的信仰。只有坚定这一信仰,才能面对纷繁复杂的生活不迷惘,面对各种思潮的冲击不动摇,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不蜕变,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二是动机上不汲汲名利。汲汲于名利者,整天患得患失,诸多思量计较,修身养性不够,难以安守内心的宁静,一旦有了诱因,往往遏制不了自己内心的贪欲,最终酿成大错,悔之晚矣。云南省曲靖市委原副书记李云忠反省自己走上贪腐之路,源于招商引资时和老板的比较:“看到别人有钱、别人发财,自觉不自觉地会盲目攀比,为什么他能我不能?”廖小波任广西交通厅副厅长期间,干劲十足,然而,当厅长的心愿落空后,他心态失衡了,不愿付出了,开始想干点“自己的事”,于是,利用手中的公权力,拓展“人脉”,捞取“好处”,一步步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名利竟如何,岁月蹉跎,几番风雨几晴和,愁雨愁风愁不尽,总是南柯。”这是郑板桥告诫自己不要追名逐利而写下的诗句,在今天仍然有现实意义。贪得越多、捞得越足、地位越高,反而越会“愁不尽”,最后东窗事发,南柯一梦。所以,每个共产党人都应该淡泊名利,怀德自重,以静修身,以俭养德,努力增强自身免疫力。
三是履职上不公权私用。对领导干部来说,用权不谋一己之私,是为政用权的基本准绳。实际上,在使用公款公权的过程中,领导干部往往面临“公与私”的考验。职务的升迁,工程的承接,项目的招标……这些原本都是公权,使用的都是公款,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习惯于把因公结识的政商人物纳入私人的关系网,把在任时取得的成绩完全归功为自己,甚至将自己视为组织的“化身”,封官许愿,卖好邀功,完全混淆了公私概念。李云忠任曲靖市委组织部长期间,视公权为商品,任人唯“钱”,论价封官、以价议岗,干着卖官的勾当。无锡市滨湖区委原书记朱渭平,在当地政绩好,威望高,这样一个“能人”,利用公权进行权钱交易时也毫不“含糊”,为同学吴某拆借三亿元财政资金,自己则一举分得一套1000万元的豪宅。习近平总书记曾明确指出,公款姓公,一分一厘都不能乱花;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也许在有的人看来,用公车办一次私事、花公款请一回朋友、借公权为亲朋安排一份工作,是人之常情,用不着大惊小怪。殊不知,多少领导干部就是在这一次次的“人之常情”中失守底线,最终滑向腐化堕落的深渊。因此,每位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只有永远牢记公私之分,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才能用好手中的权力为事业谋发展、为人民谋福祉。
四是生活上不舍本逐末。“追逐金钱、嗜财如命,那将是罪恶的开端。”这是危金峰落马后对自己的认识;“生活给予我们的已经远远超过了我们的实际需求,金钱财富,生不带来,死不带走。为了钱财走到今天这一步,我十分懊悔。”这是朱渭平的忏悔书;“无颜到九泉去见老父亲,也对不起病重在床的老母亲,对不起长期支持我工作的妻子……把孩子也毁了……”这是刘铁男对贪腐伤害家庭的悔恨。当从座上客沦为阶下囚时,这些“大老虎”对曾经“孜孜以求”、永不满足的金钱,有了最朴素的认识,然而为时已晚,他们所追逐的财富,都已打上了“贪”的可耻烙印,而平时漠视的亲情,无视的自由,藐视的宁静,则成为他们在高墙铁窗内最为渴望的东西。阅读他们的忏悔录,聆听他们的悔恨心语,深刻意识到,豪车华宅、锦衣玉食、前呼后拥、迎来送往的生活,也许能带来一时的享受,却无法填补空虚的心灵,只有身体的健康,家庭的美满,人生价值的实现,内心的宁静坦荡,才是幸福生活之本。良田万顷,不过日食三餐;广厦千间,不过夜卧八尺。朱渭平从吴某那里得来的价值千万的豪宅,自己一天也没有入住过,很多贪官贪来的钱财,也不过是一个纸上的数字,徒然令他们食不知味,睡不安枕。他们,真正变成了金钱的奴隶,失去了原本唾手可得的幸福生活,可悲可叹。每一位领导干部,都应该从他们的身上吸取教训,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清正廉洁为幸福之本,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坦坦荡荡为官。




电话:024-23862411 传真:024-23220870
网站标识码 2101000025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85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