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不忘国耻 发奋图强
来源:沈阳人防办 时间:2011-09-30
9月的沈阳,秋高气爽,凉风袭人。在这不平凡的9月,沈阳市人防办迎来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九一八”事变80周年的历史时刻,担负起“九一八”全市鸣响防空警报3分钟的重任。9月18日上午9点18分,尖厉的防空警报声刺破天空,响彻沈阳全城,将“九一八”纪念活动拉上了高潮。活动后,中央电视台和国内外诸多媒体给予了报道,称之为“80年前的警报,是外敌入侵,国破家忘的悲怆;80年后的警报,是拒绝遗忘、发愤图强的自省”。为了防空警报鸣响的3分钟,沈阳人防人严密组织、创新手段、改革方式,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一、 高度重视,严密组织
今年“九一八”鸣放防空警报活动,具有组织领导规格高、社会范围广参与、防空警报鸣响时间变化大的特点,此次活动由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政府联合举办,三省同一时间鸣响防空警报,中宣部、三省领导、解放军总政治部、沈阳军区和三省军区首长参加,中央主要媒体全程报道,并第一次由晚上鸣放改在白天。防空警报鸣放作为“九一八”纪念活动的重要内容,沈阳市人防办领导的高度重视,9月6日市人防办专门召开办公会议研究防空警报鸣响问题,提出要克服“常规”思想,集中精力去做;要认真细致地做好技术上的调试,确保万无一失;要做好组织工作,按要求统一指挥,统一行动,高质量地完成鸣放任务。会议决定由党组成员、总工程师冯勇同志负责此项工作。根据办公会议的部署,市人防办先后三次组织相关人员具体研究,针对防空警报鸣响可能出现的问题,细化工作方案,要求每台警报器都要有专人负责,确保设备检修到位、故障排除到位、按时鸣放到位。
二、科技领先,创新手段
沈阳市人防办历来重视防空警报建设,1995年沈阳市人防办率先在全国开展利用“九一八”防空警报鸣响对市民进行国防和人民防空教育活动,连续16年从未间断,而且活动声势越来越大,参与人员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今年防空警报鸣响活动的顺利进行,沈阳市人防办从8月初开始,将市人防办信息保障中心人员分两个工作组,与区、县(市)人防办警报维管人员到各设警单位进行查检维修警报设施,处理技术故障5台,保养30余台。同时,加大了防空警报科研力度。除了原有的电动警报器加快更新换代速度,向电声警报器方向发展外,研制了机动防空警报车和便携式电声防空警报器。机动防空警报车既可单独发放防空警报,又能在机动中接收市应急指挥中心的空情警报信息,在运动中实时发放防空警报。该车还配置了2000W大功率防空警报器,目前在全国尚属首创。JDS-2000W-BX移动|便携式电声防空警报器,是沈阳市人防办与警报器生产厂家联合研发的新一代专用防空警报音响装置。该装置由警报器和扬声器两部分组成。警报器电路设计简洁,电源工作稳定,效率高,音响由软件编程控制产生,音响稳定可靠;扬声器由8只300瓦强声喇叭构成,总功率达2400瓦,音域宽广,传声远。机动防空警报车和便携式电声防空警报器,均可满足战时防空、平时救灾的需要,在今年“九一八”鸣放防空警报活动中,机动防空警报车和便携式电声防空警报器同时参与鸣放,成为活动的新亮点。
三、改革方式,全面展示
今年“九一八”活动现场仍在沈阳“九一八”历史博物馆广场。为了提高鸣放效果和展示实力,沈阳市人防办出动二台机动警报车,一台勘察车,一部便携式防空警报器,加上“九一八”残历碑上原有的一部固定式防空警报器,现场防空警报器多达5台,为历年沈阳市防空警报器数量之最。警报鸣放手段也由原来单一的固定式防空警报发放转为固定、机动和便携三种方式相结合,并使用了防空应急指挥信息平台,通过有线、超短波和卫星通信对全市警报终端实现统控,应用调度系统对各设警单位和活动现场实现联动,做到通信链路此断彼通,防空警报统一发放,有效地保障了警报的时效性和鸣响率。全市所有防空警报器都参加了这次活动,包括固定式防空警报,便携式防空警报,机动警报和手摇警报。有效地实现了固定与机动相结合,便携与手摇相结合,确保了活动当天的警报鸣响,达到了全方位立体覆盖,警报鸣响率达100%。同时,沈阳市的9条大街、18条马路上,车辆停驶,鸣笛示警;沈阳电视台、广播电台中断正常节目,插播“勿忘国耻,振兴中华”的字幕和防空警报声音,形成了全民共同参与防空警报鸣放的壮观局面。
(指挥宣传处 杜军军 信息通信处 宋云飞)




电话:024-23862411 传真:024-23220870
网站标识码 2101000025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85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