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防工作与城市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来源:沈阳人防办 时间:2015-12-03
人民防空是国防的组成部分,是现代化城市建设的重要方面,以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目标,以增强城市综合防控能力为保障,科学合理、可持续地开展人防工程建设,全力推动人防工程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与城市建设的相融相合,是拓展城市整体发展空间、提升城市承载功能的有效途径,是提高人民防空综合实力、促进城市生态改善的根本需要。近年来,通过工作实践,我们发现“二三四”协调同步推进,是构建和谐人防、打造美丽城市行之有效的方式。
一、抓好“两个结合”
(一)人防工程建设要与城市发展规划相结合。人防工程建设要实现良性、可持续的发展,就应该充分考虑一个城市的总体规划,特别是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发展规划。人防工程建设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编制建设规划时,应根据城市发展需要,具有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同样,在编制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时,也要符合城市防护的基本要求,把人防工程建设规划作为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立足长远,通盘考虑,全面规划,分步实施,使人防工程建设的开发利用同国家和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做到人防工程规划与地下空间综合利用相结合,与城市整体发展形态、结构布局、地面建筑空间相协调。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重点要把握好以下几方面:
确保工程体量。按照国家“长期准备、重点建设、平战结合”的人防建设方针和有关规定要求,必须确保人防工程在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中保持一定的地位,占有一定的数量。应认真调查分析城市灾害特点,查明城市的主要灾害系统,建立各种灾害毁伤预测数学模型,并根据城市留城人口数量,测算各类人防工程的总数量;再根据核袭击条件下的城市危险区的划分,以及战备、社会、经济、环境等综合效益的优化,提出合理布局各类人防工程的方案,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在灾害和战争条件下的稳定性和灾后城市功能的恢复能力。
突出建设重点。对于城市中心、居住区中心和车站等城市政治、经济、文化活动中心,对外交通枢纽和人群相对较为集中的地区的开发建设,一定要坚持地上、地下综合规划,统一施工,必须考虑防空、防灾的地下人员掩护空间,避免自然灾害和空中袭击所造成的人员大量伤亡。在规划建设城市生命线工程时,如地下水库、地下输配电站、地铁工程、主干输水管道等,应保证它们有足够的防灾抗震、防空抗毁等防护能力,提高城市综合抗御灾害能力。
强化平战转换。在编制总体规划时,要充分考虑地下建筑工程的平战转换规划,安排好地下工程平战功能设计、建筑材料和施工等技术的开发和研究规划,做到非人防工程在战时、自然灾害情况下能顺利、限时、安全地转换为地下掩护体。当前,由于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社会需求,地铁、地下街、地下商场、地下仓库、地下车库等地下设施的发展势头很猛,为了避免地下空间资源的浪费或滥用,研究制定地下工程的平战功能转换工作规划显得尤为重要。
(二)人防工程建设要与城市管理体制相结合。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所带来的城市地面空间拥挤,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和优越性越来越明显,人防部门和其他地下建筑管理部门在地下空间的规划设计、功能、投资、经营管理等方面或多或少会发生矛盾。比如,地面建设与人防结合修建防空地下室,与交通结合修建地下铁路、地下停车场等,修建的地下建筑产权不清晰,资产管理各自为政,使建设主管部门与人防、交通、城建等部门主管权限上发生了冲突,并且严重影响到地下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开发水平。重点抓好三个方面:
理顺管理机制。针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职责和职能的城市管理机构或协调部门,以及与其相关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行政管理机构有建设局、规划局、人防办等多个,其中有的机构有地下空间建设规划和管理的职责,有的则有部分职责。由于这些原因。应该结合人防工程建设,成立协调领导小组,对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进行统一立法、规划、部署、管理。制定地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法规,规范开发利用行为,确保协调发展。
创新管理模式。为了切实有效地抓好人防工程的有序管理,要根据各自实际情况,克服工作人员少,工程数量多,工程分布广的突出困难,因地制宜抓好这项工作,积极探索新的管理方法,比如:“一会两检查”、网格化、星级管理、协会管理、委托管理、协作管理等各种管理模式。 我们结合自身工作和网格化管理相结合,以工程所处地域,按临近组合原则,划分若干片组,选出组长,并制定定期会议和活动制度。片组还承担了工程巡查、年检、培训等人防业务工作的部分组织工作。网格化管理模式呈现了层级管理的特点,充分调动了各管理单位的积极性。区人防办通过片组了解情况,布置工作,构建了人防工程管理网络。
严格规范执法。一方面要加大法制宣传力度。要进一步加强人防法制宣传力度,让社会了解人防工程,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人防工作,爱护人防工程及设施,对损害人防工程的行为积极举报的良好氛围。一方面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目前县人防执法队伍还不够健全,专司执法人员奇缺,执法车辆等硬件保障还不够落实,通过招聘公益岗位、引进专业优秀人才,加强学习、不断进取、深化意识、规范程序,不断壮大执法队伍。第三要加大违法查处力度。对于破坏人防工程的违法行为,要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对违法主体进行严肃查处,这不仅维护了人防工程的整体性能,同时也树立了人防主管部门的威信。人防工程管理单位和管理人员的法律意识明显提高,依法管理的责任心和自觉性不断加强,违反法律法规的行为也相应减少。
二、严把“三个关口”
近年来,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展开,以经营城市理念为指导,转让、拍卖、租赁、置换、抵押、BT投资合作等多元化投入的办法,为城市建设筹集了大量的资金,并开始向地下空间建设项目方面延伸。从人防事业长远的发展目标出发,要进一步拓宽人防工程建设的资金投入渠道,努力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进程,完善管理方略,使之与城市建设、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相融合、相接轨,促进人防事业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重点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把好权益分配关。人防工程的产权归属问题,一直是影响人防资金筹集的重要因素,是制约人防事业发展的瓶颈。人防工程作为战备设施,必须符合产权明晰、权责明确的要求,保证出资者职责到位而不越位。按照明确人防工程产权、保障国防资产增值、保护投资者正当权益的原则,施行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明确规定人防工程属于国家所有,平时归投资人使用,战(灾)时启动应急预案,纳入战时保障机制。这样,可有效地防止产权上的不明和纠纷,调动社会各方投资人防建设的积极性。
(二)把好设计审查关。严格对人防工程初步设计文件的审查。在初步设计文件审查阶段主要解决出入口布置、进排风口部布置、防护单元和抗爆单元划分、结构形式布置等问题。在审查时既考虑战术要求,把握技术可行性,切实保障人防工程的防护标准,也要注意战备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有机结合,促进人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三)把好执行政策关。坚持依法行政。人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非常强的工作,要求我们在多渠道筹集人防经费中,既要坚持按市场规律办事,灵活运用市场化的手段筹集好人防建设资金,更要把好执行政策关,坚持依法行政,杜绝违法减免现象的发生。要坚持“以建为主”的指导方针,正确处理好“建”与“收”的关系,做到“以建为主,应建尽建,以收促建,应收足收”。要坚决执行国家和地方法律法规,坚决杜绝把减免人防工程修建作为招商引资的优惠政策。
三、力促“四个突破”
(一)力促人防建设与经济建设融合发展的新突破。要紧紧抓住大规模城镇化发展带来的新机遇,坚持人防建设与经济社会融合发展,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同步发展,加快推进人防建设特别是人防地下工程建设的快速可持续发展,统筹和利用好人防资源,积极服务服从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保证在规划目标、投资安排、政策措施等方面相互兼容,相互体现,在节约城市用地、缓解城市交通、改善城市环境、完善城市功能等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使人防要求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得到落实,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二)力促人防建设与城市建设协调发展的新突破。人防建设是现代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在城市规划、建设、管理、保障、服务等方面,人防建设要充分考虑城市建设的有机结合,将人防建设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建设中科学安排人防工程。重要的交通枢纽、地下交通干线以及其他重大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都要按照人民防空建设要求,具备人民防空功能。在落实人民防空需求和标准规范的同时,充分兼顾城市居民工作生活需求,为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城市环境,缓解就业、购物、交通、停车等压力发挥积极作用。
(三)力促人防建设与应急管理互促发展的新突破。人民防空是政府应急管理的重要力量,经过多年的建设,人防部门积累了一定的应急救援资源和能力。作为政府应急管理工作成员单位,有责任和义务利用人防资源为应对和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抢险救灾和应急救援服务。特别是重视提高机动指挥和现场指挥的保障能力。重视抓好专业救援队伍建设,健全组织,配备装备,搞好训练,确保需要时拉的出、用的上、起作用。在地下人防工程和防空疏散基地建设上要充分兼顾城市居民应急避难的要求,努力为公众提供避难场所。并利用人防教育途径和手段,普及防灾救灾知识,提高全民防空防灾意识和实用技能。
(四)力促人防建设与依法行政相结合的新突破。“法无授权不可为、法定职责必须为”,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防工作必须贯彻依法行政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相关法律法规,确保人防建设和各项工作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进一步加大依法执法力度,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制约人防建设的重点、难点问题,落实执法责任制。坚持“以建为主,以收促建”的原则,严格落实结合民用建筑修建防空地下室的政策,依法查处不履行人防义务、危害人防建设、破坏人防设施的违法行为。进一步健全人防执法机构,规范执法程序,把依法行政贯穿于人防工作的各个层面、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严格执法、公正执法、文明执法。
城市建设为人防工作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人防建设也为城市建设提供了强劲坚实的基础保障。完善的城市功能与有力的人防建设相辅相成,是一个城市长远、持续、高速发展的必备条件,让我们共同努力,搞好城市与人防可持续发展这一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事业。




电话:024-23862411 传真:024-23220870
网站标识码 2101000025 辽公网安备 21010202000485号
技术支持单位:沈阳市大数据管理中心(沈阳市信息中心、沈阳市信用中心)
